歌劇院的衣香鬢影
從歌劇院地鐵站出來,沒找到歌劇院所在的(Rue Auber),反而走到(Rue Halévy),走到底,遇到奧斯曼大道(Boulevard Haussmann),左邊就看到拉法葉百貨。
這個街區是夢想中的巴黎公寓,經典的奧斯曼式建築,每戶都有長窗和小陽台,立面極美。
從歌劇院地鐵站出來,沒找到歌劇院所在的(Rue Auber),反而走到(Rue Halévy),走到底,遇到奧斯曼大道(Boulevard Haussmann),左邊就看到拉法葉百貨。
這個街區是夢想中的巴黎公寓,經典的奧斯曼式建築,每戶都有長窗和小陽台,立面極美。
由(Rue Scribe)往回走時,看到歌劇院的標示:「巴黎國家歌劇院(Opéra Nationale de Paris, Le Palais Garnier),卻是指著一個建築工地。仔細看,其中有一條小道,走進去竟就是歌劇院的入口。原來歌劇院正在整修。
眼前的歌劇院是由拿破侖三世(Napoleon III)委託設計,為了呈現帝國的輝煌。出乎眾人意料之外,贏得競圖的建築師,竟是年僅三十五歲,原本沒沒無名的加尼葉(Charles Garnier)。
歌劇院的建築計劃屬於拿破崙三世「改造巴黎」計劃的一部分,他授權城市規劃師奧斯曼男爵,在1852至1870年改造巴黎。有史學家猜測,拿破侖三世是為了便於統治而改造巴黎,巴黎市中原本蜿蜒的中世紀道路,不容易行軍或鎮壓暴動,而改造計劃中,筆直寬敞的大道、放射狀的街道設計,皆有助於軍隊進駐。除此之外,拿破侖三世曾經造訪倫敦,對其現代化的都市設計,寬敞的公園及大道印象深刻,更加深了他改造巴黎的決心。
「改造巴黎」計劃,細部的措施,包括為了改善居住品質而設計的新城市住宅,當時拆了兩萬棟舊屋,也新建了四萬棟房屋。房屋的式樣有規定,相鄰的建築樓面線對齊,屋頂的角度為45度斜角,其他類似的規定,使得相鄰的房屋形成景觀類似的街區。
時至今日,奧斯曼人為改造的巴黎,在時光流逝中凝結為共同記憶,隨著資訊傳播加速,變成全世界人們心中經典的巴黎印象,但在1853至1870年間,抹去舊有建築的改造,對於當時的巴黎居民,是一種記憶的剝奪。
嶄新的奧斯曼巴黎對他們而言缺少情感,沒有記憶,我猜想著,或許就如同台北居民看著以重新演繹的中國意象裝飾而成的101商業大樓。詩人波特萊爾就在「天鵝」一詩中,寫下這樣的詩句:「舊巴黎已不再。(唉,城市改變得比人心還快。)」,感嘆巴黎的逝去。
新的建築物怎麼樣才傳承了記憶?像電視節目住宅改造王的案例一樣,留下和服變成樓梯的飾板,或者保存舊屋中的橫樑?只要功能符合居住其中的人的故事,有一些可供憑弔的遺跡,新的建築就還是一個能夠讓人忍受,於其上累積的起點?
除了市容上統一的美學整頓,「改造巴黎」計劃還包括了其他城市的基礎建設:為了改善衛生,建立污水道。為了提供多樣化的娛樂,建立大型公園。拿破侖三世在1873年去世,兩年後,歌劇院終於落成。
歌劇院的一樓,有一圓形小廳,四周牆面掛滿芭蕾舞者的海報,姿勢優美令人屏息。這些舞者都曾在這裡演出過,Arie-Claude Pietragalla在1990晉升為明星(étoile),巴黎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最高的舞者等級。她的劇照表現了強烈的女性力量,雙腿半蹲,左手往上,全身延展為A字形,身上的白色外衣隨著她往外張的姿勢,拉出強韌的弧線,展示身體裡積蓄的力量。
眼前的歌劇院是由拿破侖三世(Napoleon III)委託設計,為了呈現帝國的輝煌。出乎眾人意料之外,贏得競圖的建築師,竟是年僅三十五歲,原本沒沒無名的加尼葉(Charles Garnier)。
歌劇院的建築計劃屬於拿破崙三世「改造巴黎」計劃的一部分,他授權城市規劃師奧斯曼男爵,在1852至1870年改造巴黎。有史學家猜測,拿破侖三世是為了便於統治而改造巴黎,巴黎市中原本蜿蜒的中世紀道路,不容易行軍或鎮壓暴動,而改造計劃中,筆直寬敞的大道、放射狀的街道設計,皆有助於軍隊進駐。除此之外,拿破侖三世曾經造訪倫敦,對其現代化的都市設計,寬敞的公園及大道印象深刻,更加深了他改造巴黎的決心。
「改造巴黎」計劃,細部的措施,包括為了改善居住品質而設計的新城市住宅,當時拆了兩萬棟舊屋,也新建了四萬棟房屋。房屋的式樣有規定,相鄰的建築樓面線對齊,屋頂的角度為45度斜角,其他類似的規定,使得相鄰的房屋形成景觀類似的街區。
時至今日,奧斯曼人為改造的巴黎,在時光流逝中凝結為共同記憶,隨著資訊傳播加速,變成全世界人們心中經典的巴黎印象,但在1853至1870年間,抹去舊有建築的改造,對於當時的巴黎居民,是一種記憶的剝奪。
嶄新的奧斯曼巴黎對他們而言缺少情感,沒有記憶,我猜想著,或許就如同台北居民看著以重新演繹的中國意象裝飾而成的101商業大樓。詩人波特萊爾就在「天鵝」一詩中,寫下這樣的詩句:「舊巴黎已不再。(唉,城市改變得比人心還快。)」,感嘆巴黎的逝去。
新的建築物怎麼樣才傳承了記憶?像電視節目住宅改造王的案例一樣,留下和服變成樓梯的飾板,或者保存舊屋中的橫樑?只要功能符合居住其中的人的故事,有一些可供憑弔的遺跡,新的建築就還是一個能夠讓人忍受,於其上累積的起點?
除了市容上統一的美學整頓,「改造巴黎」計劃還包括了其他城市的基礎建設:為了改善衛生,建立污水道。為了提供多樣化的娛樂,建立大型公園。拿破侖三世在1873年去世,兩年後,歌劇院終於落成。
歌劇院的一樓,有一圓形小廳,四周牆面掛滿芭蕾舞者的海報,姿勢優美令人屏息。這些舞者都曾在這裡演出過,Arie-Claude Pietragalla在1990晉升為明星(étoile),巴黎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最高的舞者等級。她的劇照表現了強烈的女性力量,雙腿半蹲,左手往上,全身延展為A字形,身上的白色外衣隨著她往外張的姿勢,拉出強韌的弧線,展示身體裡積蓄的力量。
前廳(Grand Foyer)佈置極美,爍光鎏金的水晶吊燈綿延十幾公尺,橡木拼花的地板,蠟打得光亮,如溪流般映照著上方的水晶燦燦。據說觀眾在歌劇中場時會到這裡來交際應酬,所有華美的裝飾都是賓客的談話題材。
歌劇院的座位,天花板上的壁畫,是夏卡爾的作品。
華麗的紅色座位。
二樓座位區外的大理石柱和壁畫。
走廊。
很有韻味的樓梯。
好美好美的小星星廳(自己取的名字XD)
歌劇院裡,我最喜歡的是二樓圓廳(Rotonde du Glacier),充滿1900年代的氛圍。地板是橡木拼花,長窗外是歌劇院站的街景,陽光很強,圍繞著圓牆擺著歷年來歌者的雕像,讓人憶起普魯斯特的時代。
同樣有美麗橡木地板的走廊。
由二樓露台往外望。
歌劇院的天花板上嵌貼華貴的馬賽克圖樣,金箔是主色,填上寶藍、天藍、酒紅、深綠等雍容大氣的顏色。天花整體構圖以長方形的神話故事肖像畫為主,而肋與肋交錯形成三角畸零的畫面部分,以奇怪的角色裝飾,角色有些以三角邊框,有些以六角邊框圍繞。 這些角色皆咧開了大嘴,表情邪惡猙獰。 我猜測他們是丑角,也有可能是神話中,東西南北的風神。加尼葉創造了一個華麗的奇幻世界,想像當年貴族們扶著石造扶手,衣裾翩翩,從中央的大階梯上緩緩走下,整座歌劇院就是他們的大舞台。
歌劇院的圖書室,還展出很可愛的迷你布景,從前芭蕾舞劇的舞台設計。
相鄰的芭蕾博物館,就位於歌劇院的一樓,太陽王路易十四(Louis XVI, 1643-1715)自己也學跳舞,1661年他建立了皇家舞蹈學校(Royal Academy of Dance),聚集了當時的舞蹈大師,負責制定及推廣優美舞蹈(beautiful dance)的原則(現稱為古典舞蹈:classical dance)。太陽王自己也參與演出,先後在26部芭蕾舞劇中擔任主角,一直到三十歲時,才因過胖而退出演出。
芭蕾博物館中,掛滿了不同舞劇的劇照,舞者的動作優雅,還有戲服的設計稿,筆畫表現力強烈。
其中有個小小的放映廳,我留下來看了一小段卡門和吉賽兒的表演。這裡有一家商店專賣Repetto的商品,有舞衣、舞鞋、包包、首飾,令人心動但價位驚人。
Repetto旁邊的走廊:
Repetto旁邊的走廊:
很難不想一直住在這個夢幻的世界裡,雖然朋友調侃地說,巴黎是女生去的地方。「去巴黎」,隨著出國愈來愈便利,變得有些陳腔濫調。但不可否認的,想到享樂,想到浪漫,第一個想到的城市,常常還是巴黎。去巴黎,可以是一種躲避,異鄉人只需要看見歷史文化的美麗,而不是煩惱著高失業率 。
新橋,新橋
新橋,新橋
新橋是極淺的米白色,水漾粼粼。在河邊的小餐廳Luncha用午餐,店面明亮帶自然風,主要的色調是白色、綠色和大地色,也有些客人坐在露天咖啡座,一邊抽煙,享受巴黎的夏日陽光。
前菜是冷湯(Iced Gazpacho),湯的基底是番茄,但不酸,上頭漂著黃瓜塊。
前菜是冷湯(Iced Gazpacho),湯的基底是番茄,但不酸,上頭漂著黃瓜塊。
主菜是烤鮭魚,鮭魚油氣豐美,薯泥綿軟,份量足夠。
甜點是看起來像優格的macronade,上層是微甜的乳霜,像一朵清爽的白色香草雲,底下是蛋糕基底和莓果醬。
服務生友善地解釋菜單上的品項。陌生的菜名,在服務生的解釋下,漸漸浮現美味的輪廓,或許旅行的動機很簡單,只是吃一點從未嘗試過的食物,聽一些從未聽過的聲音。
在法國餐廳,用完餐後,如果是給現金,總是自己算好錢後放在桌子上,然後就可以瀟灑離去,即使是在巴黎這樣的大城市,仍然很有老店和熟客互相信任的味道。
還沒看電影新橋戀人,就到了新橋。我很喜歡走過新橋的感覺,米白的橋、淺藍的河、寬廣的人行道,陽光明媚,橋的另一邊就是西堤島,河岸邊綠樹搖曳,公寓仿佛藏著片片故事。
在法國餐廳,用完餐後,如果是給現金,總是自己算好錢後放在桌子上,然後就可以瀟灑離去,即使是在巴黎這樣的大城市,仍然很有老店和熟客互相信任的味道。
還沒看電影新橋戀人,就到了新橋。我很喜歡走過新橋的感覺,米白的橋、淺藍的河、寬廣的人行道,陽光明媚,橋的另一邊就是西堤島,河岸邊綠樹搖曳,公寓仿佛藏著片片故事。
西堤島上的建築保持得十分完整,像是走在另一個,中世紀的巴黎。西堤島也是巴黎的起源,是這座城市,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
走啊走,到了聖禮拜堂,外頭排了一列遊客,看看地上放的立牌,紅色的傳單上寫著:「晚上聖禮拜堂演奏韋瓦第的四季,對面咖啡店和煙草店(tabac)也販售音樂會門票。」
我到煙草店買票。店門外立著好幾個明信片架,店裡面掛了T-shirt、包包、各種尺寸的艾菲爾鐵塔,店員聽到我要買票,問清了是今天晚上七點的場次,遞給我一張簡單的紅色票券。單薄的一張粉紅色紙條,形似國小的園遊會兌換券,上面沒有圖案,只寫了「聖禮拜堂音樂會」,日期和場次還是店員手寫上去的。
音樂會在晚上七點,下午的空閑時間,我決定到電影「Before Sunset」男主角辦簽書會的書店「Shakespeare & Company」看看。我總是不太會找路,尋著地圖,沿著河岸走啊走,覺得可能找不到了,沒想到再往前走幾步,看見一個舊書攤,有一群人圍著,看看旁邊陳舊的木招牌,啊,原來這裡就是Shakespeare & Company。
鑽進書店裡,迎面而來是一座木頭櫃台,店員忙碌地幫客人結帳,說著在巴黎很少聽見的英語。兩側牆上的書高至天花板,進門的右手邊是滿櫃和巴黎有關的書,其中一本是介紹豪斯曼當初規劃巴黎的都市計劃,好想買下來,但是書太厚,要放進背包一個月,在法國到處跑,不大明智。告訴自己,回程的時候一定要到這裡來,把想買的書買齊。
我在設計書籍的那區流連許久,許多圖文書都十分吸引人,為難在於不能全都買下收藏,買不齊又賭氣想,乾脆全不買的好,終究還是下不得手。推開後面小巧的彎花鐵門,走進詩集區,這裡的寬度僅容一人,書架上有不少獨立出版的詩集,我拿下一本,白色封面鏤空標題,下襯藍色的紙,美國詩人,文句簡短,用字簡單但精準。二樓保留了起居室模樣,前面臨窗處正巧在舉辦讀書會,與會者朗讀自己的作品,詩聲瑯瑯。
裝飾藝術美術館
逛完書店竟還有三小時的長長午後,我想到裝飾藝術博物館離這裡不遠,搭上地鐵就出發了。
我到煙草店買票。店門外立著好幾個明信片架,店裡面掛了T-shirt、包包、各種尺寸的艾菲爾鐵塔,店員聽到我要買票,問清了是今天晚上七點的場次,遞給我一張簡單的紅色票券。單薄的一張粉紅色紙條,形似國小的園遊會兌換券,上面沒有圖案,只寫了「聖禮拜堂音樂會」,日期和場次還是店員手寫上去的。
音樂會在晚上七點,下午的空閑時間,我決定到電影「Before Sunset」男主角辦簽書會的書店「Shakespeare & Company」看看。我總是不太會找路,尋著地圖,沿著河岸走啊走,覺得可能找不到了,沒想到再往前走幾步,看見一個舊書攤,有一群人圍著,看看旁邊陳舊的木招牌,啊,原來這裡就是Shakespeare & Company。
鑽進書店裡,迎面而來是一座木頭櫃台,店員忙碌地幫客人結帳,說著在巴黎很少聽見的英語。兩側牆上的書高至天花板,進門的右手邊是滿櫃和巴黎有關的書,其中一本是介紹豪斯曼當初規劃巴黎的都市計劃,好想買下來,但是書太厚,要放進背包一個月,在法國到處跑,不大明智。告訴自己,回程的時候一定要到這裡來,把想買的書買齊。
我在設計書籍的那區流連許久,許多圖文書都十分吸引人,為難在於不能全都買下收藏,買不齊又賭氣想,乾脆全不買的好,終究還是下不得手。推開後面小巧的彎花鐵門,走進詩集區,這裡的寬度僅容一人,書架上有不少獨立出版的詩集,我拿下一本,白色封面鏤空標題,下襯藍色的紙,美國詩人,文句簡短,用字簡單但精準。二樓保留了起居室模樣,前面臨窗處正巧在舉辦讀書會,與會者朗讀自己的作品,詩聲瑯瑯。
裝飾藝術美術館
逛完書店竟還有三小時的長長午後,我想到裝飾藝術博物館離這裡不遠,搭上地鐵就出發了。
我在羅浮宮前又迷路了,這裡的街道是較老舊的街區,四周除了羅浮宮卻沒什麼建築可賞。羅浮宮周圍的宮牆、廣闊的庭院,也讓街景顯得有些荒涼單調,再加上四周的商店都高度觀光化,賣著各種顏色印著巴黎字樣的絲巾,正體字、斜體字、花體字,便宜的艾菲爾鐵塔複製品,讓人只想快點離開街道,走進美術館。
獨自一人沿著宮牆邊走,一位雅痞男子倚著牆抽煙,大概是看我迷惘的樣子,對我喊:「小姐」。一個人旅行就這點不好,即使不一定真的會遇上危險,還是會特別擔心。我快步走過,不回頭。
特地繞了路,問了羅浮宮的辦公人員,往相反方向走了好一會,才找到裝飾藝術美術館的入口。
「我想買一張展覽的門票。」我對有著東方臉孔的櫃檯人員說。走到入口,遞給看門的先生門票,他搖搖頭,說這是常設展的門票,這邊是臨時展,要另外買票。原來現在法國兄弟檔設計師Ronan & Erwan Bouroullec正在美術館舉行展覽。到櫃檯補過票後,終於順利進入展場。
兄弟檔的作品造型蘊含有機曲線,門口的裝置是藻類系列,一根根枯枝般的結構,經由節點連接,成為一大片的藻類海。可以坐在坡面般的座椅上,讓藻類枝條包圍視界。
獨自一人沿著宮牆邊走,一位雅痞男子倚著牆抽煙,大概是看我迷惘的樣子,對我喊:「小姐」。一個人旅行就這點不好,即使不一定真的會遇上危險,還是會特別擔心。我快步走過,不回頭。
特地繞了路,問了羅浮宮的辦公人員,往相反方向走了好一會,才找到裝飾藝術美術館的入口。
「我想買一張展覽的門票。」我對有著東方臉孔的櫃檯人員說。走到入口,遞給看門的先生門票,他搖搖頭,說這是常設展的門票,這邊是臨時展,要另外買票。原來現在法國兄弟檔設計師Ronan & Erwan Bouroullec正在美術館舉行展覽。到櫃檯補過票後,終於順利進入展場。
兄弟檔的作品造型蘊含有機曲線,門口的裝置是藻類系列,一根根枯枝般的結構,經由節點連接,成為一大片的藻類海。可以坐在坡面般的座椅上,讓藻類枝條包圍視界。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兄弟檔的草圖。在台灣學設計時,如果有同學曲線畫得流暢,像跑車輪廓那樣,一定備受推崇。但這對兄弟檔設計師的手稿,畫面上層層疊疊的量體,可以看到許多猶豫和修改的痕跡。牆上還有許多原型和重量測試的照片,似乎不是在草圖一次到位,而是做不同的草模,在修改中前進。
草圖。
草圖。
椅子成品的壓力測試。
椅子的製作過程。
謎樣的作品(要再找時間弄清楚它的用途...)
兄弟檔的作品「花瓶」。
不鏽鋼木材(Steelwood)系列作品。
兄弟檔設計的辦公傢俱系列,可做多種彈性應用,包括可旋轉的中央小桌、可移動的小隔板(再也不擔心桌面不夠大了,只要鄰座同事願意多出借一些空間~)
桌子中央有溝槽設計,可自由移動檯燈位置~
桌子下方的收納槽,可將電線收納得乾乾淨淨~
窗外的景色:
獨立的閱讀空間設計,外層使用羊毛氈,視覺上很溫暖,並且有吸音效果,適合放置在圖書館?
可愛的檯燈:
椅子的草模,深切感受到最後完成度很高的設計,也是這樣慢慢演變出來的~
椅子的最終成品:
很有氣勢的椅子展示:
兄弟檔的成名作:Lit clos。
裝飾藝術美術館的館藏包括自中世紀起的裝飾藝術作品,在導覽小冊中,寫著這些館藏能讓人了解「科技的創新以及品味的演化」。
二樓是由卡地亞贊助的珠寶藝廊(galerie des bijoux)。遠古時代,珠寶是戰士們的專利,後來成為貴族的裝飾,之後為一般仕女所用,現在連男士也會佩戴。
透過玻璃門,看進珠寶藝廊裡頭,漆黑一片。往裡走,驀然發現寶石星星點點,在黑暗中閃耀,像是每位新娘的夢想。珠寶在黑色絨布和燈光的襯托下,驚人奪目。
二樓是由卡地亞贊助的珠寶藝廊(galerie des bijoux)。遠古時代,珠寶是戰士們的專利,後來成為貴族的裝飾,之後為一般仕女所用,現在連男士也會佩戴。
透過玻璃門,看進珠寶藝廊裡頭,漆黑一片。往裡走,驀然發現寶石星星點點,在黑暗中閃耀,像是每位新娘的夢想。珠寶在黑色絨布和燈光的襯托下,驚人奪目。
如果我更懂歷史一點,必會發現其中有多少歷史的切片。有一件是拿破侖三世於1982年,送給穆蘭首長(prefet de Moulins)妻子的禮物。一件紅色的手鐲。穆蘭位於法國中部,是阿列省的省會。(來自貧困家庭的香奈兒,就曾經寄宿在穆蘭鎮上的天主教女子宿舍。)手鐲主體是兩條紅色粗金屬繩,外繞金色長條,左右對稱,各崁著由大到小三顆鑽石,以寶石工藝表現編織意象,粗獷又華麗。
另一層樓是文藝復興時代的物品展:油畫、木箱、木材拼貼畫、織錦、玻璃。
形狀奇異的玻璃杯。
木拼貼畫。
當我看著一大片的織錦,一位法國女士激動的對我說「這真是壯觀,不是嗎?」我說對啊。法國女士如遇知音,滔滔不絕地說了我聽不懂的一串法文,當下真希望自己有好好下苦功,學好這個語言。
再往上走是另一個臨時展:廣告展,裡面有各種廣告商贊助的小東西,像是月曆、杯子、鑰匙圈、磁鐵,最吸引我注意的是琳琅滿目的中國摺扇,在某個時期,法國的仕女喜用紙製的東方摺扇,商人就在摺扇上印製廣告圖案,免費發送,仕女用摺扇時還可廣為宣傳。
一樓有美術館的書店和精品店,這次布瓦布榭工作營講師mischer’traxler的作品也在裡面販售。以真實蔬果印模為餐具的作品系列「Reversed Volumes」,單個餐具定價40歐元。
聖禮拜堂的四季組曲
心滿意足地逛完裝飾藝術美術館,再搭地鐵回新橋,走到西堤島上的聖禮拜堂,人潮已經散去,進去的第一件事是安檢,然後被帶到禮拜堂。
我買的票是靠後的位置。美麗的法國女孩在席間販售節目單,七點但天色仍亮,薄暮的陽光自彩色玻璃窗撒下,有種寧靜的莊嚴。可惜的是左側的玻璃窗正在修復,高高的木板貼上相稱的壁紙,裡面大概是修復工作用的鷹架,不過從外看來,仍是整潔的。
再往上走是另一個臨時展:廣告展,裡面有各種廣告商贊助的小東西,像是月曆、杯子、鑰匙圈、磁鐵,最吸引我注意的是琳琅滿目的中國摺扇,在某個時期,法國的仕女喜用紙製的東方摺扇,商人就在摺扇上印製廣告圖案,免費發送,仕女用摺扇時還可廣為宣傳。
一樓有美術館的書店和精品店,這次布瓦布榭工作營講師mischer’traxler的作品也在裡面販售。以真實蔬果印模為餐具的作品系列「Reversed Volumes」,單個餐具定價40歐元。
聖禮拜堂的四季組曲
心滿意足地逛完裝飾藝術美術館,再搭地鐵回新橋,走到西堤島上的聖禮拜堂,人潮已經散去,進去的第一件事是安檢,然後被帶到禮拜堂。
我買的票是靠後的位置。美麗的法國女孩在席間販售節目單,七點但天色仍亮,薄暮的陽光自彩色玻璃窗撒下,有種寧靜的莊嚴。可惜的是左側的玻璃窗正在修復,高高的木板貼上相稱的壁紙,裡面大概是修復工作用的鷹架,不過從外看來,仍是整潔的。
顧不得後面母子檔的側目,我忍不住多次往身後轉,看門口上方的玫瑰花窗,是甜美帶點橘的粉紅色,美麗得無暇綻放。這裡一切都閃耀著淡淡的金色光芒,讓人捨不得閉上眼睛。
韋瓦第的春天響起,和暮光共舞。一曲奏畢,指揮停下來,為大家解說樂曲,示意小提琴手演奏其中的一段母題,這是表現小鳥婉轉的聲音。氣氛溫馨,生動的樂曲解說,不時引起觀眾的笑聲。走回地鐵站的路上,我面帶微笑,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四季 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