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 Chih Ko
  • Welcome
  • Illustration
    • Mourning
    • Christmas Doodling
    • In Love Again
  • How to Plant Djulis
  • How to Plant Autumn Maple Tree
  • How to Plant Whole-leaf Hawthorn
  • How to Plant Cucumber
  • How to Plant Kodama Watermelon
  • How to Plant Melon
  • How to Plant Papaya
  • How to Plant Edamame
  • How to Plant Tomato
  • How to Plant Beautyleaf
  • 宜蘭 - 日暮晴 - 蔬食早午餐
  • 台北 - 養心茶樓:
  • 台南 - 幸屋蔬食早餐:部分吐司、漢堡可做 vegan 全素
  • 台中 - 東京豆腐鍋:特別菜單超值純素豆腐鍋、三井 outlet 素食
  • 台南 - 莘咖哩:美味印度咖哩和烤餅、咖哩餃 samosa
  • 台南 - 太郎中華拉麵
  • 台中 - 文心秀泰 - 喊燒鐵板燒 - 方便素 雙拼套餐
  • 彰化 - 和美 - 心鮮 好素集 :素食關東煮、素食大亨堡
  • 彰化市 - 愛詩蔬食 Love's Cafe
  • 台中 - 文心秀泰 - 金爸爸 Paparich - 純素咖哩便當
  • 台北 - 綠帶烘焙坊 - 美味茴香杏仁餅乾,另有純素鹹派和旦糕
  • 彰化 - 木木 食分想念:全素串燒定食、商業午餐(NTD 119)
  • 彰化 - the planet 星球咖啡:全素泰式酸辣漢堡套餐、植物奶拿鐵
  • 彰化市 - 得來素:純素炸 G 三明治、薯餅、咖哩抓餅
  • 彰化 - 圓味壽司(葷素共食)- 素玉米、素鬆壽司、素味增湯
  • 彰化 - 如意蔬食早餐:純素香煎馬鈴薯三明治、麻醬涼麵、麻辣涼麵
  • 台北 - 幸福樹蔬食 - 可口純素義大利麵、美味會津醬汁珠排
  • 全家 x 上善豆家 - 素食聯名商品:麻油娃娃蔬菜湯
  • Door Elfie
  • How to Plant Cassia sophera var. penhuana
  • How to Plant Lanyu Tabernaemontana
  • How to Plant Euscaphis japonica

法國設計小旅行--第二天(June 27, 2013)

6/27/2013

0 Comments

 
歌劇院的衣香鬢影

從歌劇院地鐵站出來,沒找到歌劇院所在的(Rue Auber),反而走到(Rue Halévy),走到底,遇到奧斯曼大道(Boulevard Haussmann),左邊就看到拉法葉百貨。

這個街區是夢想中的巴黎公寓,經典的奧斯曼式建築,每戶都有長窗和小陽台,立面極美。
Picture
由(Rue Scribe)往回走時,看到歌劇院的標示:「巴黎國家歌劇院(Opéra Nationale de Paris, Le Palais Garnier),卻是指著一個建築工地。仔細看,其中有一條小道,走進去竟就是歌劇院的入口。原來歌劇院正在整修。

眼前的歌劇院是由拿破侖三世(Napoleon III)委託設計,為了呈現帝國的輝煌。出乎眾人意料之外,贏得競圖的建築師,竟是年僅三十五歲,原本沒沒無名的加尼葉(Charles Garnier)。

歌劇院的建築計劃屬於拿破崙三世「改造巴黎」計劃的一部分,他授權城市規劃師奧斯曼男爵,在1852至1870年改造巴黎。有史學家猜測,拿破侖三世是為了便於統治而改造巴黎,巴黎市中原本蜿蜒的中世紀道路,不容易行軍或鎮壓暴動,而改造計劃中,筆直寬敞的大道、放射狀的街道設計,皆有助於軍隊進駐。除此之外,拿破侖三世曾經造訪倫敦,對其現代化的都市設計,寬敞的公園及大道印象深刻,更加深了他改造巴黎的決心。

「改造巴黎」計劃,細部的措施,包括為了改善居住品質而設計的新城市住宅,當時拆了兩萬棟舊屋,也新建了四萬棟房屋。房屋的式樣有規定,相鄰的建築樓面線對齊,屋頂的角度為45度斜角,其他類似的規定,使得相鄰的房屋形成景觀類似的街區。

時至今日,奧斯曼人為改造的巴黎,在時光流逝中凝結為共同記憶,隨著資訊傳播加速,變成全世界人們心中經典的巴黎印象,但在1853至1870年間,抹去舊有建築的改造,對於當時的巴黎居民,是一種記憶的剝奪。

嶄新的奧斯曼巴黎對他們而言缺少情感,沒有記憶,我猜想著,或許就如同台北居民看著以重新演繹的中國意象裝飾而成的101商業大樓。詩人波特萊爾就在「天鵝」一詩中,寫下這樣的詩句:「舊巴黎已不再。(唉,城市改變得比人心還快。)」,感嘆巴黎的逝去。 

新的建築物怎麼樣才傳承了記憶?像電視節目住宅改造王的案例一樣,留下和服變成樓梯的飾板,或者保存舊屋中的橫樑?只要功能符合居住其中的人的故事,有一些可供憑弔的遺跡,新的建築就還是一個能夠讓人忍受,於其上累積的起點?

除了市容上統一的美學整頓,「改造巴黎」計劃還包括了其他城市的基礎建設:為了改善衛生,建立污水道。為了提供多樣化的娛樂,建立大型公園。拿破侖三世在1873年去世,兩年後,歌劇院終於落成。

歌劇院的一樓,有一圓形小廳,四周牆面掛滿芭蕾舞者的海報,姿勢優美令人屏息。這些舞者都曾在這裡演出過,Arie-Claude Pietragalla在1990晉升為明星(étoile),巴黎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最高的舞者等級。她的劇照表現了強烈的女性力量,雙腿半蹲,左手往上,全身延展為A字形,身上的白色外衣隨著她往外張的姿勢,拉出強韌的弧線,展示身體裡積蓄的力量。
Picture
Picture
前廳(Grand Foyer)佈置極美,爍光鎏金的水晶吊燈綿延十幾公尺,橡木拼花的地板,蠟打得光亮,如溪流般映照著上方的水晶燦燦。據說觀眾在歌劇中場時會到這裡來交際應酬,所有華美的裝飾都是賓客的談話題材。
Picture
Picture
歌劇院的座位,天花板上的壁畫,是夏卡爾的作品。
Picture
華麗的紅色座位。
Picture
二樓座位區外的大理石柱和壁畫。
Picture
Picture
走廊。
Picture
很有韻味的樓梯。
Picture
好美好美的小星星廳(自己取的名字XD)
Picture
Picture
歌劇院裡,我最喜歡的是二樓圓廳(Rotonde du Glacier),充滿1900年代的氛圍。地板是橡木拼花,長窗外是歌劇院站的街景,陽光很強,圍繞著圓牆擺著歷年來歌者的雕像,讓人憶起普魯斯特的時代。
Picture
同樣有美麗橡木地板的走廊。
Picture
由二樓露台往外望。
Picture
歌劇院的天花板上嵌貼華貴的馬賽克圖樣,金箔是主色,填上寶藍、天藍、酒紅、深綠等雍容大氣的顏色。天花整體構圖以長方形的神話故事肖像畫為主,而肋與肋交錯形成三角畸零的畫面部分,以奇怪的角色裝飾,角色有些以三角邊框,有些以六角邊框圍繞。 這些角色皆咧開了大嘴,表情邪惡猙獰。 我猜測他們是丑角,也有可能是神話中,東西南北的風神。加尼葉創造了一個華麗的奇幻世界,想像當年貴族們扶著石造扶手,衣裾翩翩,從中央的大階梯上緩緩走下,整座歌劇院就是他們的大舞台。
Picture
Picture
歌劇院的圖書室,還展出很可愛的迷你布景,從前芭蕾舞劇的舞台設計。
Picture
Picture
相鄰的芭蕾博物館,就位於歌劇院的一樓,太陽王路易十四(Louis XVI, 1643-1715)自己也學跳舞,1661年他建立了皇家舞蹈學校(Royal Academy of Dance),聚集了當時的舞蹈大師,負責制定及推廣優美舞蹈(beautiful dance)的原則(現稱為古典舞蹈:classical dance)。太陽王自己也參與演出,先後在26部芭蕾舞劇中擔任主角,一直到三十歲時,才因過胖而退出演出。
Picture
芭蕾博物館中,掛滿了不同舞劇的劇照,舞者的動作優雅,還有戲服的設計稿,筆畫表現力強烈。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其中有個小小的放映廳,我留下來看了一小段卡門和吉賽兒的表演。這裡有一家商店專賣Repetto的商品,有舞衣、舞鞋、包包、首飾,令人心動但價位驚人。

Repetto旁邊的走廊:
Picture
很難不想一直住在這個夢幻的世界裡,雖然朋友調侃地說,巴黎是女生去的地方。「去巴黎」,隨著出國愈來愈便利,變得有些陳腔濫調。但不可否認的,想到享樂,想到浪漫,第一個想到的城市,常常還是巴黎。去巴黎,可以是一種躲避,異鄉人只需要看見歷史文化的美麗,而不是煩惱著高失業率 。

新橋,新橋
Picture
新橋是極淺的米白色,水漾粼粼。在河邊的小餐廳Luncha用午餐,店面明亮帶自然風,主要的色調是白色、綠色和大地色,也有些客人坐在露天咖啡座,一邊抽煙,享受巴黎的夏日陽光。

前菜是冷湯(Iced Gazpacho),湯的基底是番茄,但不酸,上頭漂著黃瓜塊。
Picture
主菜是烤鮭魚,鮭魚油氣豐美,薯泥綿軟,份量足夠。
Picture
甜點是看起來像優格的macronade,上層是微甜的乳霜,像一朵清爽的白色香草雲,底下是蛋糕基底和莓果醬。
Picture
服務生友善地解釋菜單上的品項。陌生的菜名,在服務生的解釋下,漸漸浮現美味的輪廓,或許旅行的動機很簡單,只是吃一點從未嘗試過的食物,聽一些從未聽過的聲音。

在法國餐廳,用完餐後,如果是給現金,總是自己算好錢後放在桌子上,然後就可以瀟灑離去,即使是在巴黎這樣的大城市,仍然很有老店和熟客互相信任的味道。

還沒看電影新橋戀人,就到了新橋。我很喜歡走過新橋的感覺,米白的橋、淺藍的河、寬廣的人行道,陽光明媚,橋的另一邊就是西堤島,河岸邊綠樹搖曳,公寓仿佛藏著片片故事。
Picture
Picture
西堤島上的建築保持得十分完整,像是走在另一個,中世紀的巴黎。西堤島也是巴黎的起源,是這座城市,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
Picture
走啊走,到了聖禮拜堂,外頭排了一列遊客,看看地上放的立牌,紅色的傳單上寫著:「晚上聖禮拜堂演奏韋瓦第的四季,對面咖啡店和煙草店(tabac)也販售音樂會門票。」

我到煙草店買票。店門外立著好幾個明信片架,店裡面掛了T-shirt、包包、各種尺寸的艾菲爾鐵塔,店員聽到我要買票,問清了是今天晚上七點的場次,遞給我一張簡單的紅色票券。單薄的一張粉紅色紙條,形似國小的園遊會兌換券,上面沒有圖案,只寫了「聖禮拜堂音樂會」,日期和場次還是店員手寫上去的。

音樂會在晚上七點,下午的空閑時間,我決定到電影「Before Sunset」男主角辦簽書會的書店「Shakespeare & Company」看看。我總是不太會找路,尋著地圖,沿著河岸走啊走,覺得可能找不到了,沒想到再往前走幾步,看見一個舊書攤,有一群人圍著,看看旁邊陳舊的木招牌,啊,原來這裡就是Shakespeare & Company。

鑽進書店裡,迎面而來是一座木頭櫃台,店員忙碌地幫客人結帳,說著在巴黎很少聽見的英語。兩側牆上的書高至天花板,進門的右手邊是滿櫃和巴黎有關的書,其中一本是介紹豪斯曼當初規劃巴黎的都市計劃,好想買下來,但是書太厚,要放進背包一個月,在法國到處跑,不大明智。告訴自己,回程的時候一定要到這裡來,把想買的書買齊。

我在設計書籍的那區流連許久,許多圖文書都十分吸引人,為難在於不能全都買下收藏,買不齊又賭氣想,乾脆全不買的好,終究還是下不得手。推開後面小巧的彎花鐵門,走進詩集區,這裡的寬度僅容一人,書架上有不少獨立出版的詩集,我拿下一本,白色封面鏤空標題,下襯藍色的紙,美國詩人,文句簡短,用字簡單但精準。二樓保留了起居室模樣,前面臨窗處正巧在舉辦讀書會,與會者朗讀自己的作品,詩聲瑯瑯。

裝飾藝術美術館

逛完書店竟還有三小時的長長午後,我想到裝飾藝術博物館離這裡不遠,搭上地鐵就出發了。
Picture
我在羅浮宮前又迷路了,這裡的街道是較老舊的街區,四周除了羅浮宮卻沒什麼建築可賞。羅浮宮周圍的宮牆、廣闊的庭院,也讓街景顯得有些荒涼單調,再加上四周的商店都高度觀光化,賣著各種顏色印著巴黎字樣的絲巾,正體字、斜體字、花體字,便宜的艾菲爾鐵塔複製品,讓人只想快點離開街道,走進美術館。

獨自一人沿著宮牆邊走,一位雅痞男子倚著牆抽煙,大概是看我迷惘的樣子,對我喊:「小姐」。一個人旅行就這點不好,即使不一定真的會遇上危險,還是會特別擔心。我快步走過,不回頭。

特地繞了路,問了羅浮宮的辦公人員,往相反方向走了好一會,才找到裝飾藝術美術館的入口。

「我想買一張展覽的門票。」我對有著東方臉孔的櫃檯人員說。走到入口,遞給看門的先生門票,他搖搖頭,說這是常設展的門票,這邊是臨時展,要另外買票。原來現在法國兄弟檔設計師Ronan & Erwan Bouroullec正在美術館舉行展覽。到櫃檯補過票後,終於順利進入展場。

兄弟檔的作品造型蘊含有機曲線,門口的裝置是藻類系列,一根根枯枝般的結構,經由節點連接,成為一大片的藻類海。可以坐在坡面般的座椅上,讓藻類枝條包圍視界。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兄弟檔的草圖。在台灣學設計時,如果有同學曲線畫得流暢,像跑車輪廓那樣,一定備受推崇。但這對兄弟檔設計師的手稿,畫面上層層疊疊的量體,可以看到許多猶豫和修改的痕跡。牆上還有許多原型和重量測試的照片,似乎不是在草圖一次到位,而是做不同的草模,在修改中前進。

​​草圖。
Picture
Picture
椅子成品的壓力測試。
Picture
椅子的製作過程。
Picture
Picture
謎樣的作品(要再找時間弄清楚它的用途...)
Picture
Picture
兄弟檔的作品「花瓶」。
Picture
Picture
不鏽鋼木材(Steelwood)系列作品。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兄弟檔設計的辦公傢俱系列,可做多種彈性應用,包括可旋轉的中央小桌、可移動的小隔板(再也不擔心桌面不夠大了,只要鄰座同事願意多出借一些空間~)
Picture
桌子中央有溝槽設計,可自由移動檯燈位置~
Picture
桌子下方的收納槽,可將電線收納得乾乾淨淨~
Picture
窗外的景色:
Picture
獨立的閱讀空間設計,外層使用羊毛氈,視覺上很溫暖,並且有吸音效果,適合放置在圖書館?
Picture
可愛的檯燈:
Picture
椅子的草模,深切感受到最後完成度很高的設計,也是這樣慢慢演變出來的~
Picture
椅子的最終成品:
Picture
很有氣勢的椅子展示:
Picture
兄弟檔的成名作:Lit clos。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裝飾藝術美術館的館藏包括自中世紀起的裝飾藝術作品,在導覽小冊中,寫著這些館藏能讓人了解「科技的創新以及品味的演化」。

二樓是由卡地亞贊助的珠寶藝廊(galerie des bijoux)。遠古時代,珠寶是戰士們的專利,後來成為貴族的裝飾,之後為一般仕女所用,現在連男士也會佩戴。

透過玻璃門,看進珠寶藝廊裡頭,漆黑一片。往裡走,驀然發現寶石星星點點,在黑暗中閃耀,像是每位新娘的夢想。珠寶在黑色絨布和燈光的襯托下,驚人奪目。

Picture
Picture
如果我更懂歷史一點,必會發現其中有多少歷史的切片。有一件是拿破侖三世於1982年,送給穆蘭首長(prefet de Moulins)妻子的禮物。一件紅色的手鐲。穆蘭位於法國中部,是阿列省的省會。(來自貧困家庭的香奈兒,就曾經寄宿在穆蘭鎮上的天主教女子宿舍。)手鐲主體是兩條紅色粗金屬繩,外繞金色長條,左右對稱,各崁著由大到小三顆鑽石,以寶石工藝表現編織意象,粗獷又華麗。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另一層樓是文藝復興時代的物品展:油畫、木箱、木材拼貼畫、織錦、玻璃。
形狀奇異的玻璃杯。
Picture
Picture
木拼貼畫。
Picture
當我看著一大片的織錦,一位法國女士激動的對我說「這真是壯觀,不是嗎?」我說對啊。法國女士如遇知音,滔滔不絕地說了我聽不懂的一串法文,當下真希望自己有好好下苦功,學好這個語言。

再往上走是另一個臨時展:廣告展,裡面有各種廣告商贊助的小東西,像是月曆、杯子、鑰匙圈、磁鐵,最吸引我注意的是琳琅滿目的中國摺扇,在某個時期,法國的仕女喜用紙製的東方摺扇,商人就在摺扇上印製廣告圖案,免費發送,仕女用摺扇時還可廣為宣傳。

一樓有美術館的書店和精品店,這次布瓦布榭工作營講師mischer’traxler的作品也在裡面販售。以真實蔬果印模為餐具的作品系列「Reversed Volumes」,單個餐具定價40歐元。

聖禮拜堂的四季組曲

心滿意足地逛完裝飾藝術美術館,再搭地鐵回新橋,走到西堤島上的聖禮拜堂,人潮已經散去,進去的第一件事是安檢,然後被帶到禮拜堂。

我買的票是靠後的位置。美麗的法國女孩在席間販售節目單,七點但天色仍亮,薄暮的陽光自彩色玻璃窗撒下,有種寧靜的莊嚴。可惜的是左側的玻璃窗正在修復,高高的木板貼上相稱的壁紙,裡面大概是修復工作用的鷹架,不過從外看來,仍是整潔的。
Picture
顧不得後面母子檔的側目,我忍不住多次往身後轉,看門口上方的玫瑰花窗,是甜美帶點橘的粉紅色,美麗得無暇綻放。這裡一切都閃耀著淡淡的金色光芒,讓人捨不得閉上眼睛。
Picture
韋瓦第的春天響起,和暮光共舞。一曲奏畢,指揮停下來,為大家解說樂曲,示意小提琴手演奏其中的一段母題,這是表現小鳥婉轉的聲音。氣氛溫馨,生動的樂曲解說,不時引起觀眾的笑聲。走回地鐵站的路上,我面帶微笑,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四季 的旋律。
Picture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Author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No need to be fancy, just an overview.

    Archives

    July 2013
    June 2013

    Categories

    All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