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丁格利美術館(Jean Tinguely Museum)
尚・丁格利博物館座落在街角。我從巴士33號下車,穿越街道,美術館就在站牌對面。美術館的牆是赭石色,我懷疑材料也是紅色砂岩。入口並不起眼。走進裡面,看到兩只白色的翅膀,黑鋼桁架,賦予了這棟建築一些個性。Mario Botta設計的建築總是有些壯碩,這座也不例外。
尚・丁格利博物館座落在街角。我從巴士33號下車,穿越街道,美術館就在站牌對面。美術館的牆是赭石色,我懷疑材料也是紅色砂岩。入口並不起眼。走進裡面,看到兩只白色的翅膀,黑鋼桁架,賦予了這棟建築一些個性。Mario Botta設計的建築總是有些壯碩,這座也不例外。
美術館緊臨著公園,門前有草地和噴泉。 一群學生坐在噴泉旁。相較於市中心的丁格里噴泉,這座噴泉的規模小一些。美術館尚未開門,我踏過草皮,到與美術館毗鄰的公園裡散散步。雖然公園和道路之間並沒有高牆阻隔,這裡仍然十分安靜。一隻小鳥飛來,唱出一連串音符,搖著牠寶藍色的小肚子。天空下起小雨。
美術館的門票是一張貼紙,開放式的入口,參觀的訪客將貼紙貼在身上識別。
展示大廳:
展示大廳:
這座美術館的展品動態十足。在一樓,我看到如同一間小屋般大小,巨大的結構體。這座雕塑是由現成物(found object)組成。地面上擺著一個按鈕。一壓按鈕,結構開始移動。暗紅色的天鵝絨窗簾啪啪作響,木櫃的門打開了,車輪不停轉動。整座結構發出各種各樣家常的噪音。金屬互相撞擊,球往下掉,火災警鈴大作。
這座結構裡有一條通道。人們可以沿著階梯往上走,走進這座迷宮裡。裡面全是老東西,從童年的回憶裡拾出的老東西,像是旋轉木馬、洋娃娃、陽台上的日日春盆栽。老舊不堪了,有些生鏽、磨損、組件搖搖欲墜。對我來說,這件作品創造了一幅懷舊的光景。我喜歡仍帶著建造痕跡的機器,日復一日,沿著同樣的軌跡運行。
然而,現在機器已漸漸消失,機械齒輪的榮耀,在電子產品的魔力下漸漸褪色。我們以奈米、化學等人眼不可見的科技創造新事物,以無形的電子訊號指揮事物移動,一切都以隱形的方式發生。機器曾經是力量或科技的象徵,但現在,機器更像懷舊美學的代表。
我想知道,尚・丁格利讓他的藝術作品移動,是因為機器是進步的象徵,還是只是單純地想突破靜態的窠臼?我猜測他本身就是一位充滿動力的藝術家,喜歡動作、爆炸、火花。就像他1960年的作品「Homage to New York」一樣,運轉一周後,仿佛被過多的能量驅使,自動引爆。
我想知道,尚・丁格利讓他的藝術作品移動,是因為機器是進步的象徵,還是只是單純地想突破靜態的窠臼?我猜測他本身就是一位充滿動力的藝術家,喜歡動作、爆炸、火花。就像他1960年的作品「Homage to New York」一樣,運轉一周後,仿佛被過多的能量驅使,自動引爆。
繪畫機器:
繪畫機器的畫作:
尚・丁格利一開始的工作是一位櫥窗設計師。有一段時間,他與妻子在巴黎過著貧困的生活。他聘請工程技師指導他如何讓物體移動。
丁格利的櫥窗作品:
丁格利的櫥窗作品:
動態畫作:
觀眾可以用按鈕啓動畫作:
我最喜歡的作品,不是丁格利的作品,反而是美術館裡正舉辦的臨時展覽,藝術家Zilvinas Kempinas(1969-)的個展。這位藝術家生於立陶宛,現工作生活於紐約。
有一個展間裡佈置了滿滿的磁性條帶,細細的磁帶拉成嚴謹的直線,磁帶光亮的表面帶著些微反射效果。看著這樣絕對的直線群、絕對的透視,人仿佛身處在虛擬的純幾何空間中。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在哪本書中看到的,在真實的世界裡,絕對的直線並不存在,只有在想像的數學世界裡,才有完美直線的存在。這件作品,在不完美的真實世界中,重建了完美世界的假象。
有一個展間裡佈置了滿滿的磁性條帶,細細的磁帶拉成嚴謹的直線,磁帶光亮的表面帶著些微反射效果。看著這樣絕對的直線群、絕對的透視,人仿佛身處在虛擬的純幾何空間中。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在哪本書中看到的,在真實的世界裡,絕對的直線並不存在,只有在想像的數學世界裡,才有完美直線的存在。這件作品,在不完美的真實世界中,重建了完美世界的假象。
另一件作品,黑色的磁帶圈,沒有任何固定的線,懸浮在半空中,在空中不停的變換形狀,仿佛有說無形之手正在拉扯它,交替旋舞。驚歎之餘,經過工作人員的說明,才知道展台上有開口,會往上吹出氣流,氣流的強弱變化使磁帶在空中不停晃動。這些作品樸素無華,形式簡潔,但有效地創造了謎樣的效果。
同樣很有詩意的,Zilvinas的作品,「月球素描」。
從牆上的紙管底端望進去,就可看到清晰的月球:
從牆上的紙管底端望進去,就可看到清晰的月球:
文化博物館(Museum der Kulturen)
悄悄地留意今天在展間遇見的訪客,這個下午似乎只有四個人參觀文化博物館。很難想像博物館是怎麼維持損益平衡?政府補貼?私人資金?公眾捐款?很明顯的,單靠門票收入將無法維持博物館的營運。或許政府課以重稅,並把稅金撥給了文化部贊助展覽?維基百科說,瑞士是人均博物館數量最高的國家之一,共有一千多座博物館。
為什麼巴塞爾希望收藏亞馬遜原住民的物品?是帶著「保下這個消失中的文化」,或者因為終會消失,帶著投資的心理?目的是什麼?動機是什麼?看著當初瑞士富家子弟坐在椅上,如國王般收購土著呈上的物品,這樣的畫面讓我感到不安。有錢可買,買起來,保存,這樣就算做出貢獻了嗎?這樣看來,成為一個探險者是成名最簡單的方法之一。發現一件事總是比發明容易。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翻新這棟19世紀的建築的手法,有很不錯的效果。看了概念才知道,後門變前門,後院變門口小廣場。中庭是不規則的形狀,是一個多邊形,每個邊上的建築物,風格都不大相同,猜測可能建於不同的時代。黑色的屋頂由無數的六角形小單位組成,像夏日午後的池塘般,反射周遭的光線。五根冰柱般的結構從屋頂垂下,植物生長其上,把它變成了一支綠柱。
悄悄地留意今天在展間遇見的訪客,這個下午似乎只有四個人參觀文化博物館。很難想像博物館是怎麼維持損益平衡?政府補貼?私人資金?公眾捐款?很明顯的,單靠門票收入將無法維持博物館的營運。或許政府課以重稅,並把稅金撥給了文化部贊助展覽?維基百科說,瑞士是人均博物館數量最高的國家之一,共有一千多座博物館。
為什麼巴塞爾希望收藏亞馬遜原住民的物品?是帶著「保下這個消失中的文化」,或者因為終會消失,帶著投資的心理?目的是什麼?動機是什麼?看著當初瑞士富家子弟坐在椅上,如國王般收購土著呈上的物品,這樣的畫面讓我感到不安。有錢可買,買起來,保存,這樣就算做出貢獻了嗎?這樣看來,成為一個探險者是成名最簡單的方法之一。發現一件事總是比發明容易。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翻新這棟19世紀的建築的手法,有很不錯的效果。看了概念才知道,後門變前門,後院變門口小廣場。中庭是不規則的形狀,是一個多邊形,每個邊上的建築物,風格都不大相同,猜測可能建於不同的時代。黑色的屋頂由無數的六角形小單位組成,像夏日午後的池塘般,反射周遭的光線。五根冰柱般的結構從屋頂垂下,植物生長其上,把它變成了一支綠柱。
據說,為了讓立面看來更加漂亮,窗被封起來了,也讓室內有更多可以使用的牆面。
內部的規劃整齊理性。每個樓層,牆壁上都有一個龐大的數字,讓人知道走到哪一樓了。牆上總有幅大圖,代表這層樓展覽的核心概念。
內部的規劃整齊理性。每個樓層,牆壁上都有一個龐大的數字,讓人知道走到哪一樓了。牆上總有幅大圖,代表這層樓展覽的核心概念。
每層樓有一個專屬的展覽。有趣的是,他們告訴觀眾,展出的物品是如何來到這座博物館:蒐集展品的過程、蒐集展品的人,解答了我在巴塞爾看見亞馬遜的迷惑,但是仍然不甚明白,他們為什麼要建立亞馬遜的收藏。
其中的一面牆,展出從太平洋上的許多小島搜集而來的,上百隻的湯匙。複雜的展示和無數的物品,最初常常只是想證明一些簡單的問題,例如從湯匙的不同式樣,能否推斷A島上的民族和B島上的民族有關係 ?
市集廣場(Marktplatz)
我坐在莫凡比咖啡店,點了一杯冰咖啡。一對中年夫婦坐了下來,點了兩球冰淇淋,一杯啤酒。廣場上的早市早已散去,只有一台小餐車正在販售扭結餅,和另一台販售水果的小車。一個坐立不安的男人坐在我鄰桌。服務生一直沒往他的方向看,他顯得有些著急。
在大街上的每個人似乎都剛下班,舉手投足輕快,神采飛揚。四位法國老爺爺,一起看著一本旅遊書。鴿子在桌子下啄食餅乾屑。手風琴演奏熟悉的國語流行歌曲:「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你要相信我的心並不假。我的眼淚為了你流,我的眉毛為了你畫,從來不是為了他⋯⋯」
訝異於怎會在瑞士聽到國語歌曲,猜測這首歌或許是翻唱的,回頭一找,原來這首歌原本是西班牙語歌曲「Historia de un Amor」,是巴拿馬作曲家Carlos Eleta Almaran所作,中文版的歌詞是陳蝶衣(1907-2007)所填。
我很喜歡電車的噪音,電車行過時地面的震動。我也很喜歡這間咖啡廳可愛的小木桌和藤椅子。
我處在喝過咖啡,過度興奮的狀態,和兩位韓國室友聊天。她們說,伊斯坦堡是很棒的旅行地點。她們剛剛去過那裡,一切都很好。沒有蓄意欺騙,沒有搶劫。另一位室友是一位匈牙利媽媽,專為了宗教的潔淨儀式而到巴賽爾來。
市集廣場(Marktplatz)
我坐在莫凡比咖啡店,點了一杯冰咖啡。一對中年夫婦坐了下來,點了兩球冰淇淋,一杯啤酒。廣場上的早市早已散去,只有一台小餐車正在販售扭結餅,和另一台販售水果的小車。一個坐立不安的男人坐在我鄰桌。服務生一直沒往他的方向看,他顯得有些著急。
在大街上的每個人似乎都剛下班,舉手投足輕快,神采飛揚。四位法國老爺爺,一起看著一本旅遊書。鴿子在桌子下啄食餅乾屑。手風琴演奏熟悉的國語流行歌曲:「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你要相信我的心並不假。我的眼淚為了你流,我的眉毛為了你畫,從來不是為了他⋯⋯」
訝異於怎會在瑞士聽到國語歌曲,猜測這首歌或許是翻唱的,回頭一找,原來這首歌原本是西班牙語歌曲「Historia de un Amor」,是巴拿馬作曲家Carlos Eleta Almaran所作,中文版的歌詞是陳蝶衣(1907-2007)所填。
我很喜歡電車的噪音,電車行過時地面的震動。我也很喜歡這間咖啡廳可愛的小木桌和藤椅子。
我處在喝過咖啡,過度興奮的狀態,和兩位韓國室友聊天。她們說,伊斯坦堡是很棒的旅行地點。她們剛剛去過那裡,一切都很好。沒有蓄意欺騙,沒有搶劫。另一位室友是一位匈牙利媽媽,專為了宗教的潔淨儀式而到巴賽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