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 Chih Ko
  • Welcome
  • Illustration
    • Mourning
    • Christmas Doodling
    • In Love Again
  • How to Plant Djulis
  • How to Plant Autumn Maple Tree
  • How to Plant Whole-leaf Hawthorn
  • How to Plant Cucumber
  • How to Plant Kodama Watermelon
  • How to Plant Melon
  • How to Plant Papaya
  • How to Plant Edamame
  • How to Plant Tomato
  • How to Plant Beautyleaf
  • 宜蘭 - 日暮晴 - 蔬食早午餐
  • 台北 - 養心茶樓:
  • 台南 - 幸屋蔬食早餐:部分吐司、漢堡可做 vegan 全素
  • 台中 - 東京豆腐鍋:特別菜單超值純素豆腐鍋、三井 outlet 素食
  • 台南 - 莘咖哩:美味印度咖哩和烤餅、咖哩餃 samosa
  • 台南 - 太郎中華拉麵
  • 台中 - 文心秀泰 - 喊燒鐵板燒 - 方便素 雙拼套餐
  • 彰化 - 和美 - 心鮮 好素集 :素食關東煮、素食大亨堡
  • 彰化市 - 愛詩蔬食 Love's Cafe
  • 台中 - 文心秀泰 - 金爸爸 Paparich - 純素咖哩便當
  • 台北 - 綠帶烘焙坊 - 美味茴香杏仁餅乾,另有純素鹹派和旦糕
  • 彰化 - 木木 食分想念:全素串燒定食、商業午餐(NTD 119)
  • 彰化 - the planet 星球咖啡:全素泰式酸辣漢堡套餐、植物奶拿鐵
  • 彰化市 - 得來素:純素炸 G 三明治、薯餅、咖哩抓餅
  • 彰化 - 圓味壽司(葷素共食)- 素玉米、素鬆壽司、素味增湯
  • 彰化 - 如意蔬食早餐:純素香煎馬鈴薯三明治、麻醬涼麵、麻辣涼麵
  • 台北 - 幸福樹蔬食 - 可口純素義大利麵、美味會津醬汁珠排
  • 全家 x 上善豆家 - 素食聯名商品:麻油娃娃蔬菜湯
  • Door Elfie
  • How to Plant Cassia sophera var. penhuana
  • How to Plant Lanyu Tabernaemontana
  • How to Plant Euscaphis japonica

法國設計小旅行--第二十二天 (July 17, 2013)

7/17/2013

0 Comments

 
尚・丁格利美術館(Jean Tinguely Museum)

尚・丁格利博物館座落在街角。我從巴士33號下車,穿越街道,美術館就在站牌對面。美術館的牆是赭石色,我懷疑材料也是紅色砂岩。入口並不起眼。走進裡面,看到兩只白色的翅膀,黑鋼桁架,賦予了這棟建築一些個性。Mario Botta設計的建築總是有些壯碩,這座也不例外。
Picture
美術館緊臨著公園,門前有草地和噴泉。 一群學生坐在噴泉旁。相較於市中心的丁格里噴泉,這座噴泉的規模小一些。美術館尚未開門,我踏過草皮,到與美術館毗鄰的公園裡散散步。雖然公園和道路之間並沒有高牆阻隔,這裡仍然十分安靜。一隻小鳥飛來,唱出一連串音符,搖著牠寶藍色的小肚子。天空下起小雨。
Picture
美術館的門票是一張貼紙,開放式的入口,參觀的訪客將貼紙貼在身上識別。
​展示大廳:
Picture
Picture
這座美術館的展品動態十足。在一樓,我看到如同一間小屋般大小,巨大的結構體。這座雕塑是由現成物(found object)組成。地面上擺著一個按鈕。一壓按鈕,結構開始移動。暗紅色的天鵝絨窗簾啪啪作響,木櫃的門打開了,車輪不停轉動。整座結構發出各種各樣家常的噪音。金屬互相撞擊,球往下掉,火災警鈴大作。
Picture
這座結構裡有一條通道。人們可以沿著階梯往上走,走進這座迷宮裡。裡面全是老東西,從童年的回憶裡拾出的老東西,像是旋轉木馬、洋娃娃、陽台上的日日春盆栽。老舊不堪了,有些生鏽、磨損、組件搖搖欲墜。對我來說,這件作品創造了一幅懷舊的光景。我喜歡仍帶著建造痕跡的機器,日復一日,沿著同樣的軌跡運行。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然而,現在機器已漸漸消失,機械齒輪的榮耀,在電子產品的魔力下漸漸褪色。我們以奈米、化學等人眼不可見的科技創造新事物,以無形的電子訊號指揮事物移動,一切都以隱形的方式發生。機器曾經是力量或科技的象徵,但現在,機器更像懷舊美學的代表。

我想知道,尚・丁格利讓他的藝術作品移動,是因為機器是進步的象徵,還是只是單純地想突破靜態的窠臼?我猜測他本身就是一位充滿動力的藝術家,喜歡動作、爆炸、火花。就像他1960年的作品「Homage to New York」一樣,運轉一周後,仿佛被過多的能量驅使,自動引爆。
Picture
Picture
繪畫機器:
Picture
Picture
繪畫機器的畫作:
Picture
尚・丁格利一開始的工作是一位櫥窗設計師。有一段時間,他與妻子在巴黎過著貧困的生活。他聘請工程技師指導他如何讓物體移動。

丁格利的櫥窗作品:
Picture
Picture
動態畫作:
Picture
Picture
觀眾可以用按鈕啓動畫作: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我最喜歡的作品,不是丁格利的作品,反而是美術館裡正舉辦的臨時展覽,藝術家Zilvinas Kempinas(1969-)的個展。這位藝術家生於立陶宛,現工作生活於紐約。

有一個展間裡佈置了滿滿的磁性條帶,細細的磁帶拉成嚴謹的直線,磁帶光亮的表面帶著些微反射效果。看著這樣絕對的直線群、絕對的透視,人仿佛身處在虛擬的純幾何空間中。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在哪本書中看到的,在真實的世界裡,絕對的直線並不存在,只有在想像的數學世界裡,才有完美直線的存在。這件作品,在不完美的真實世界中,重建了完美世界的假象。
Picture
Picture
另一件作品,黑色的磁帶圈,沒有任何固定的線,懸浮在半空中,在空中不停的變換形狀,仿佛有說無形之手正在拉扯它,交替旋舞。驚歎之餘,經過工作人員的說明,才知道展台上有開口,會往上吹出氣流,氣流的強弱變化使磁帶在空中不停晃動。這些作品樸素無華,形式簡潔,但有效地創造了謎樣的效果。
Picture
Picture
同樣很有詩意的,Zilvinas的作品,「月球素描」。
​從牆上的紙管底端望進去,就可看到清晰的月球: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文化博物館(Museum der Kulturen)

悄悄地留意今天在展間遇見的訪客,這個下午似乎只有四個人參觀文化博物館。很難想像博物館是怎麼維持損益平衡?政府補貼?私人資金?公眾捐款?很明顯的,單靠門票收入將無法維持博物館的營運。或許政府課以重稅,並把稅金撥給了文化部贊助展覽?維基百科說,瑞士是人均博物館數量最高的國家之一,共有一千多座博物館。

為什麼巴塞爾希望收藏亞馬遜原住民的物品?是帶著「保下這個消失中的文化」,或者因為終會消失,帶著投資的心理?目的是什麼?動機是什麼?看著當初瑞士富家子弟坐在椅上,如國王般收購土著呈上的物品,這樣的畫面讓我感到不安。有錢可買,買起來,保存,這樣就算做出貢獻了嗎?這樣看來,成為一個探險者是成名最簡單的方法之一。發現一件事總是比發明容易。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翻新這棟19世紀的建築的手法,有很不錯的效果。看了概念才知道,後門變前門,後院變門口小廣場。中庭是不規則的形狀,是一個多邊形,每個邊上的建築物,風格都不大相同,猜測可能建於不同的時代。黑色的屋頂由無數的六角形小單位組成,像夏日午後的池塘般,反射周遭的光線。五根冰柱般的結構從屋頂垂下,植物生長其上,把它變成了一支綠柱。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據說,為了讓立面看來更加漂亮,窗被封起來了,也讓室內有更多可以使用的牆面。

內部的規劃整齊理性。每個樓層,牆壁上都有一個龐大的數字,讓人知道走到哪一樓了。牆上總有幅大圖,代表這層樓展覽的核心概念。

Picture
每層樓有一個專屬的展覽。有趣的是,他們告訴觀眾,展出的物品是如何來到這座博物館:蒐集展品的過程、蒐集展品的人,解答了我在巴塞爾看見亞馬遜的迷惑,但是仍然不甚明白,他們為什麼要建立亞馬遜的收藏。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其中的一面牆,展出從太平洋上的許多小島搜集而來的,上百隻的湯匙。複雜的展示和無數的物品,最初常常只是想證明一些簡單的問題,例如從湯匙的不同式樣,能否推斷A島上的民族和B島上的民族有關係 ?

市集廣場(Marktplatz)

我坐在莫凡比咖啡店,點了一杯冰咖啡。一對中年夫婦坐了下來,點了兩球冰淇淋,一杯啤酒。廣場上的早市早已散去,只有一台小餐車正在販售扭結餅,和另一台販售水果的小車。一個坐立不安的男人坐在我鄰桌。服務生一直沒往他的方向看,他顯得有些著急。

在大街上的每個人似乎都剛下班,舉手投足輕快,神采飛揚。四位法國老爺爺,一起看著一本旅遊書。鴿子在桌子下啄食餅乾屑。手風琴演奏熟悉的國語流行歌曲:「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你要相信我的心並不假。我的眼淚為了你流,我的眉毛為了你畫,從來不是為了他⋯⋯」

訝異於怎會在瑞士聽到國語歌曲,猜測這首歌或許是翻唱的,回頭一找,原來這首歌原本是西班牙語歌曲「Historia de un Amor」,是巴拿馬作曲家Carlos Eleta Almaran所作,中文版的歌詞是陳蝶衣(1907-2007)所填。

我很喜歡電車的噪音,電車行過時地面的震動。我也很喜歡這間咖啡廳可愛的小木桌和藤椅子。


我處在喝過咖啡,過度興奮的狀態,和兩位韓國室友聊天。她們說,伊斯坦堡是很棒的旅行地點。她們剛剛去過那裡,一切都很好。沒有蓄意欺騙,沒有搶劫。另一位室友是一位匈牙利媽媽,專為了宗教的潔淨儀式而到巴賽爾來。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Author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No need to be fancy, just an overview.

    Archives

    July 2013
    June 2013

    Categories

    All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