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 Chih Ko
  • Welcome
  • Illustration
    • Mourning
    • Christmas Doodling
    • In Love Again
  • How to Plant Djulis
  • How to Plant Autumn Maple Tree
  • How to Plant Whole-leaf Hawthorn
  • How to Plant Cucumber
  • How to Plant Kodama Watermelon
  • How to Plant Melon
  • How to Plant Papaya
  • How to Plant Edamame
  • How to Plant Tomato
  • How to Plant Beautyleaf
  • 宜蘭 - 日暮晴 - 蔬食早午餐
  • 台北 - 養心茶樓:
  • 台南 - 幸屋蔬食早餐:部分吐司、漢堡可做 vegan 全素
  • 台中 - 東京豆腐鍋:特別菜單超值純素豆腐鍋、三井 outlet 素食
  • 台南 - 莘咖哩:美味印度咖哩和烤餅、咖哩餃 samosa
  • 台南 - 太郎中華拉麵
  • 台中 - 文心秀泰 - 喊燒鐵板燒 - 方便素 雙拼套餐
  • 彰化 - 和美 - 心鮮 好素集 :素食關東煮、素食大亨堡
  • 彰化市 - 愛詩蔬食 Love's Cafe
  • 台中 - 文心秀泰 - 金爸爸 Paparich - 純素咖哩便當
  • 台北 - 綠帶烘焙坊 - 美味茴香杏仁餅乾,另有純素鹹派和旦糕
  • 彰化 - 木木 食分想念:全素串燒定食、商業午餐(NTD 119)
  • 彰化 - the planet 星球咖啡:全素泰式酸辣漢堡套餐、植物奶拿鐵
  • 彰化市 - 得來素:純素炸 G 三明治、薯餅、咖哩抓餅
  • 彰化 - 圓味壽司(葷素共食)- 素玉米、素鬆壽司、素味增湯
  • 彰化 - 如意蔬食早餐:純素香煎馬鈴薯三明治、麻醬涼麵、麻辣涼麵
  • 台北 - 幸福樹蔬食 - 可口純素義大利麵、美味會津醬汁珠排
  • 全家 x 上善豆家 - 素食聯名商品:麻油娃娃蔬菜湯
  • Door Elfie
  • How to Plant Cassia sophera var. penhuana
  • How to Plant Lanyu Tabernaemontana
  • How to Plant Euscaphis japonica

法國設計小旅行--第六天(July 1, 2013)

7/1/2013

0 Comments

 
設計學生的夢幻假期

「 打造小工廠:產品設計工作坊」

布瓦布榭是在法國已有十多年歷史的設計工作營,我會選擇到這裡,是因為很欣賞講師Katharina Mischer (1982) 和Thomas Traxler (1981) 的作品。這次工作坊的課題是建立一個小型生產線, 能複製十幾個小紀念品,讓每個參與者都能帶回家一份。

布瓦布榭莊園的入口:

Picture
Katharina Mischer及Thomas Traxler皆畢業於荷蘭的Design Academy Eindhoven,兩人在2009年於維也納共同創立設計工作室Studio mischer’traxler,作品涵蓋產品、家具、裝置藝術,關注的焦點在實驗、文本、概念性思考。

一開始看他們的網站,是被「94公尺的木條籃子(94 metre veneer basket for PCM)」計劃所吸引:薄木片被齒輪捲動,麥克筆將薄木片畫上顏色,隨著麥克筆顏色變淺,劃出的顏色也愈來愈淺,薄木片上的顏色形成自然的漸層,薄木片經過膠水槽,被塗上膠,轉盤旋轉,如同手拉胚一般,上了膠的薄木片慢慢長高,黏合成一個木籃。

在這個計劃中,原本的手工藝的步驟被拆解,上色、上膠、黏合,都是由機器完成,但其中又保留了一些人的味道。這些機構不那麼穩定,會故障、會鬧脾氣,而這條生產線也不那麼全然機器化,常常需要旁邊的人幫忙,有時調整麥克筆頭的角度,或者把木片接上轉盤。工業化的社會,對大量生產的物品常是漠不關心的,對物品的感受只留下金錢衡量的價值。這裡我看見人和機器的互動聯結,有種趣味溫暖的感受。生產線的出現是為了增加效率,這個作品表現在效率之外,人所重視的其他價值:參與感,隨時間變化,甚至帶著一些人性化的缺陷。

 Katharina和Thomas都很年輕,和學員之間沒有距離,做法偏向引導,讓學生自由發展想著手的概念,而講師分享自身創作的經驗。一開始講師給我們四個大方向,要我們提出想法,但不必拘泥於最終實體的作品。

我提出的其中一個概念是紫外線造成的顏色變化,Katharina理性的分析:「哪些植物汁液曝晒後會有顏色變化?要產生顏色變化需要多久時間?會產生哪些不同的顏色?要得到上面問題的解答,需要設計哪些實驗?」我很喜歡他們用「實驗」這個詞來描述這個過程。在從前的設計課裡,嘗試後失敗,得到的回饋通常是負面的 :「這個效果不夠好」、「方向錯了」。但在這堂課裡,有系統的嘗試和失敗是驗證假設不可或缺的過程,在其中慢慢修正進行的方向,最後導出成果。

也因為需要不斷的調整,mischer’traxler的作品,生產線中的機器都是自己製作。Thomas說:你自己做機器,就能夠隨時調整。Katharina說:「我們在開始的時候,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經由討論,指出我們的下一步,也引導出最後的成果。

課程架構


 工作坊的第一天,講師給我們四個大方向:重新利用或錯誤使用(reuse/misuse),複製貼上(copy/paste),自然材料(natural material),自然力(natural forces),Thomas建議學員同時進行兩個構想,因為在思考的時候,如果只有一個構想,很容易遇到瓶頸就過不去了,有多個構想同時進行時,可以交替思考,比較容易有突破。
工作坊的環境,河岸邊的秋千:
Picture
河邊的磨坊: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日本涼亭:
Picture
先前建築課程,留下的臨時結構: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小屋子,旁邊養了小馬:
Picture
Picture
可以滑獨木舟的池塘:
Picture
竹造建築:
Picture
Picture
竹造建築內部:
Picture
竹製結構細部:
Picture
Picture
城堡外牆:
Picture
廣闊的草地,高大的樹群:
Picture
工作坊的第一天到第二天早上,學員各自選有興趣的兩個概念進行探索。第二天的下午,全部學員聚在一起,發表自己的想法和進展,哪些想法有比較多人加入,就自成一組,共有四組做最後發表。

工作坊裡,所有講師和學員,都可以隨時尋求技術團隊的支援,和藹可親的Alexander是技術團隊負責人,年輕的Carlos和Daniel是助手,任何有關材料或結構的問題都可以請教他們。從前學設計時,若有做不出來的形體,總是要花很多時間找適合的技師,溝通後請技師做,或自己知道做法後,想辦法做出來。或許是因為參與工作坊的學員,不一定都來自設計背景,在這裡有常備的諮詢團隊,技師們都有豐富的經驗,只要說得清楚,即使只有簡略的草圖,技師也會幫忙把你的構想轉換成實際的物品,減少了許多設計過程中的障礙,


講師風格

Katherina和Thomas並不去注意哪一組作的特別好,特別快,有時候我覺得我們這組的進度落後了,但他們不會專注在比較上,而是專注在怎麼提供我們建議,解決眼前的問題:「展示台怎麼設計比較好?機器怎麼設計切出來的長條最漂亮?」這樣的好處是不管怎麼樣的想法,都能按步就班,以注意到本質的前提進行。


實驗&討論分組

我選的兩個概念都和自然力有關。第一是陽光(紫外線UV)的力量,用陽光讓植物的顏色改變,我在莊園找到各種不同顏色的樹葉,用紙膠帶把三種不同顏色的葉子貼好,放在城堡階梯上曬太陽,也試了不同的紙(白報紙,牛皮紙,報紙)。
Picture
Picture
這部分實驗,得到了以下的結果:陽光曝晒的時間不夠長、紙質不對、植物的汁液濃度不夠(我用了三種植物,也試了漂白水),但顏色的變化不明顯。​

第二個概念是動物的力量,利用螞蟻或蝸牛爬行,留下足跡,變成作品的一部份。
Picture
和母親一起參與工作營,年僅十四歲、熱情的Louis很喜歡這個概念。經過半天探勘莊園,Louis跑過來對我說,他在河邊看見蟻巢,可以帶我去。

​河邊的沙灘上果然有一列螞蟻在移動,我放了一張白紙,擺上一團砂糖,在紙張的邊緣撒上染料,測試螞蟻走過去時,是否會留下顏料痕跡。
Picture
發現螞蟻確實會被吸引過來,但沒辦法沾上顏料並留下痕跡。便決定改用白砂糖排列,當螞蟻聚集時,就會發現白紙上有代表Boisbuchet的「B」字。
Picture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Author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No need to be fancy, just an overview.

    Archives

    July 2013
    June 2013

    Categories

    All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